报告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对实现碳中和与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性,评估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减排增汇潜力,核心内容包括: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作用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平衡方面至关重要,森林、灌丛、草地和农田等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吸收和存储碳。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生态工程对陆地碳汇意义重大,但实现碳中和仍需减少碳排放,陆地碳汇可作补充。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对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非凡,包括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支持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增强民众生态意识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
过去40多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因政策推动显著增加,但现有遥感数据低估了森林扩张趋势。重建的森林覆被数据集能更好呈现森林变化,降低碳汇估算不确定性。1980 - 2021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平均强度为10.2亿吨CO₂/年,呈增加趋势,但2000年后因气候变化影响增速放缓。陆地碳汇抵消了部分人为源碳排放,不同省份抵消比例差异大,西藏和青海已实现碳中和,部分省份抵消比例较低。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概念与措施:该方案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通过造林、农田管理、湿地保护等路径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减排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手段。措施涵盖森林、农业、草地、湿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如植树造林、避免毁林、稻田管理改进、生物炭应用、避免草地变农田、泥炭地恢复等,这些措施还具有改善大气、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土壤等生态效益。
减排增汇潜力与经济成本:2020 - 2060年间,三种实施情景下18个路径减排增汇年平均潜力为0.67 - 1.65 Gt CO₂e,与当前陆地碳汇量相当。森林生态系统路径占减排增汇潜力约49%,农田占约45%,草原和湿地共占约6%,生物炭是重要减排路径之一。减排成本低于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与碳排放社会成本、碳税和CCUS成本相比,具有成本效益,且随时间成本呈下降趋势。
省级减排潜力:省级减排潜力差异大,2050年内蒙古减排潜力最大,北京最小。减排潜力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多数省份耕地或森林路径在减排中占主导。省级减排成本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山东、河南和江苏收益高,西藏成本高。
总结与讨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减排增汇潜力巨大,早实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可缩短实现时间,但当前地方政府规划对此考虑不足。造林和农田生态系统路径潜力估算与以往研究有差异,原因包括造林土地面积假设不同、森林碳汇随林龄变化等。中国农田面积大,在减排固碳中作用重要,如生物炭生产和氮肥管理潜力大。不过,本报告估算可能因假设农田面积不变、经济成本估算和收益核算等因素而低估了潜力,需开展相关观测和实验研究。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潜力生态系统陆地碳汇农田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